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官风采 > 法官园地
春节随笔之顺其自然
  发布时间:2014-02-14 13:07:55 打印 字号: | |
  小时候理想很多,而且很大,似乎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,但随着慢慢的长大,理想越来越小。高中课本上解读的中国小康社会被我们赶上了,但不是书上写的那样,国民生产总值翻番了,综合国力站在世界最前沿。可这些还不如老百姓的“楼上楼下,电视电话”更现实。

  任何时候,先讲生存,再讲生活。 人们每天在追求尊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,很多人是追上了,但大多数人是装出来的。60岁的大妈在广场上跳舞时给大伙讲,儿子在北京工作,一年十几万的收入,女儿在美国留学。这些都是多么的光宗耀祖,让周边的老大妈们羡慕不已。回到家后眼泪汪汪的对老伴说,儿子买不起房还差300万,我们到哪儿找钱去啊,退休金一分不剩全给女儿留学用了,过年又是老两口孤苦伶仃了。这也许是中国现象吧。有时候我也在想,周边很多人买车买房了,他们的工资没有我的高,甚至还不到我的一半,我怎么就买不起呢?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呢?但想想自己的父母过的很自在,我也是挺开心的。所以,我不得不说,这也是顺其自然。

  顺其自然不是一种消极思想。 人们都说现在的人很现实,而我以为大多数人不现实,因为没有顺其自然。老百姓的日子大多数不按顺其自然的过,一半是因为老百姓的心态,一半是这个社会环境。老子认为,理想的政治社会是顺应自然、因势利导、丢弃私欲、顺应民意,达到无为之治、无失无败的境界。可是很多都不顺啊!

  顺字值千金!在孝顺这个词中,对父母首先做到一个顺,才能谈得上孝敬。在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中,没有了顺字,必定是逆势而上,结局就是一矛一盾,处处矛盾。顺,不是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,而是我的做法符合你的心意,更符合自然规律,则为顺其自然。生活何处不是如此? 不管禅宗还是道德经,圣佛也好,大道也罢,不就是找出一个自然规律让人们去顺从吗?宇宙之大,世界之大,一个渺小的人不顺从自然,怎么能活的安逸。

  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,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。且不说天下大乱时的春秋战国,就是统一后的秦朝,由于违背历史潮流而动、严刑俊法、焚书坑儒,造成人心惶乱。对广大百姓,采取掠夺政策,交不完的税赋,做不完的徭役,最后造成陈胜、吴广起义的大祸,秦王朝顷刻覆灭。东汉末年,奸臣当道,政治残酷,军阀割据,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,人民的疾苦达到了顶点,出现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的悲惨局面,汉王朝也随即为三分天下。刚刚建立不久的隋王朝,杨坚还是个节俭的皇帝,可以说仓实民安。可到了杨广统治时期,不发展生产,百般地折腾百姓,大动土木,连年战争,把国家带到动乱的深渊。他自己又声色狗马,荒淫无度,连他身边的人都背叛了他,被缢死在扬州,隋王朝也成了杨广的殉葬品。唐朝二百多年的兴旺,成为世界上的强国,兴盛的原因,是政治清明,鼓励农桑,就连皇帝武则天也亲自纺纱种桑。到唐朝末年,由于军阀割据,皇帝年幼,奸臣误国,世风日下,唐王朝走向了颓败。国败民遭殃,唐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,受到打击的不光是统治者,真正受害的还是普天下百姓。唐朝以后出现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,中华民族成了一盘散沙。北宋末年,在荒淫无度的昏君宋徽宗统治下,政治腐败达到极致,国家积贫积弱,阶级矛盾尖锐复杂,民怨沸腾,战火四起,最终断送了北宋江山。一部中国历史记载了多少个末代皇帝死无葬身之地?历史的悲剧为什么一次次重演?

  顺民意者得民心得天下!这不仅仅是在讲政治。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,我也常对同事说四个字,“理而不管”,这是一种管理方式,也是一种顺其自然,如果理不顺,管又有何用?如果理顺了,何须多管?让大家跟着你的思想在自己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智慧和力量,这便是最大的顺了。结果是什么?自有人评说!

  很多人追求一种水的性格,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。水是什么?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遇扁则扁,只要有空隙,水无处不到,这便是水的顺其自然,从而也就有了水的意志:击之无创、射之无伤、斩之不断、焚之不燃。

  这也就有了很多老人的那句话,很多事尽心尽力就够了,顺其自然,问心无愧,这便是最为执着吧。
责任编辑:乐都法院